点击标题下「蓝色微信名」可快速关注
五一小长假过后,北京世园会热度不减。南来北往的游客纷至沓来,共赴一场万花之约。作为世园会开闭幕式主会场的妫汭剧场,每天也吸引着众多的游人徜徉其间。
对于北特圣迪世园会项目部来说,这却是一个印刻着他们奋斗足迹的地方。为了确保世园会开幕式舞台机械工程如期完工,项目部在这里顶风冒雪、攻坚克难、昼夜奋战,用自己的智慧和汗水,助力开幕式演出完美呈现。
▲世园会项目再次展现了北特圣迪敢打硬仗、善打大仗、能打胜仗的铁军风采
1
迎难而上 精心部署
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北京世园会项目使命光荣但却任务艰巨。其中的挑战,不仅来自于技术上的诸多难题,质量、安全上的超高要求,还在于其前所未有的工期压力——从舞台机械方案定稿到设备安装调试完成交付导演组排练,整个工期只有短短100天,现场工期仅有40天。
面对工程量大、技术要求高、工期异常紧等重重考验,北特圣迪坚持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毅然决定举全公司之力,全力以赴、迎难而上。
接到任务后,公司立即成立了由常务副总经理于雪松、总工程师郑志荣、副总经理李同进、副总工程师陆乐、机械设计部部长窦正保、自控部副部长李由组成的专项领导小组,进行各专业的统筹安排。随后,又组建了以宋松、冯行磊、王秀会为主的机械设计团队,以季玉凤、董前超为主的自控设计团队,以赵金鹏为主的软件设计团队,迅速投入到紧张的设计工作当中,用最短的时间拿出了最优的方案。
紧接着,北特圣迪又抽调张海平、冯辽等具有丰富管理及施工经验的精兵强将,组成世园会现场施工团队,按照“责任落实到人、计划细化到天”的要求,明确了人员职责分工和各阶段施工进度。
受土建条件制约,舞台机械施工春节过后才能进行。为减少春节假期带来的不利影响舞台设备工程,北特圣迪抓住节前的有限时间,为节后第一时间进场施工做好各项准备。
首先,组织召开专题会议,制定人员、机具、设备等的到场计划,并指定专人负责落实;其次,优先安排世园会项目的设备采购和加工,敦促加工厂在节前完成设备的加工调试并发运至现场;再者,派遣现场项目经理冯辽提前进场,开展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如配合土建进行预埋件安装、落实施工队伍、租赁发电设备、租用住宿及办公用房、组织施工所需的各种工具及机械等。同时,安排工程部王海计在春节期间留守现场值班,保证到场设备、材料、机具的安全。
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确保了年后施工有设备、有工具、有人员、有材料,为春节后抢抓工期创造了有利条件。
▲经过精心部署,施工所需的人员、设备、工具在年前就已基本到位
2
高效攻坚 全力拼抢
2月10日,农历大年初六。为了赶工期,世园会的项目班子和第一批施工人员已经风尘仆仆赶到了现场。经过年前的努力,施工所需的设备、工具也已基本到位。万事俱备,只待开工。
而此时,意外再次出现。由于土建施工滞后,现场不具备施工条件,原定的舞台机械项目开工时间被迫再度延迟。一面是越来越逼近的工期,一面是人员、设备、机械无法进场的现实。压力面前,北特圣迪世园会项目部不等不靠、主动出击,迅速对管理思路和施工方法作出调整,为如期完工赢得了宝贵时间。
▲公司副总经理、工程部部长李同进(左二)召开现场工作会,对施工方案进行调整
春节过后,舞台主体结构已经浇筑完成,而拆模工作却因为天气原因未按计划全面展开,这使得现场无法提供有效的作业区域。不仅如此,施工范围内存在的大量建筑材料,也让施工机械无法进入。
为了尽快进场施工,项目部经过商议果断拿出新的施工方案,在保证关键设备施工区域的前提下,要求土建单位按计划节点分期分步交接作业区域,并且通过科学组织使各工序间紧密衔接,降低了前期工期延误对施工进度造成的影响。
▲项目部突破重重难关,以最快的速度打通了运输施工通道
▲设备单体尺寸大、安装精度高,让设备的倒运和吊装成为一大难题
因为现场运输通道狭小、开挖作业频繁,再加上设备单体尺寸大、安装精度高,给设备的倒运和吊装增加了不小的难度。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北特圣迪主动加大设备投入,组织了三台大型吊装机械参与项目施工,还积极与园林和土建单位协调,调动人力、机械及时对现场进行清理,以最快的速度打通了设备进场的安全通道。同时,设立由专人负责的倒运小组,采取白天吊装、夜间倒运的方式,有效提升了施工效率,节省了工期。
眼见得交付期日益临近,为了不影响下一步的设备调试,北特圣迪必须把前期土建延误的工期尽快追回来。为此,项目部全体人员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铁军作风,全面掀起了大干抢工的热潮。尽管条件艰苦,但项目人员却充满激情、干劲十足,加班加点、交叉作业、平行施工、见缝插针,可以说把能用的招都用上了。
2月份的北京远郊延庆,气温低达零下十几度,室外寒冷刺骨。而此时正值世园会项目抢抓工期的关键时期。为了赶进度,施工人员不仅白天要冒着严寒进行长时间的户外作业,还要在气温接近零下20度的夜间加班加点。
▲施工人员不顾天寒地冻伏地工作
▲寒冬的冬夜,施工人员挑灯夜战
2月12日、14日和20日,北京突降三场冬雪,施工现场天寒地冻、雪花飘飞。临时搭建在路边的活动板房时常断电,施工人员经常连口热水都喝不上。在如此严酷的环境下,施工人员没有退缩,而是顶风冒雪,继续日夜抢工、大干快干。
工程部的袁刚,是今年2月中旬才入职的新员工。刚刚大学毕业一年的他,一进入北特圣迪就被派到了世园会项目部,而且在现场一呆就是几个月。施工期间,为了配合LED屏厂家安装,他顾不上夜寒风冷,在现场连续通宵了一周。直到现在,袁刚仍坚守在妫汭剧场,为每晚的灯光秀保驾护航。
▲施工人员顶风冒雪、大干快干
为加快施工进度,公司层面也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员、技术、设备、后勤等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现场人手紧张,公司第一时间增派了经验丰富的施工队伍,自施工开始到结束,共计投入了70多人;施工人员驻地距离现场较远,公司专门为项目部配备了2辆接送车和1辆工具车;考虑到施工人员要进行冬季户外作业,又特意送去了棉衣、棉鞋等防寒装备。
以总经理温庆林为首的公司领导也多次亲临一线指挥部署、督战鼓劲,勉励员工“将世园会这项重要的政治任务,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好。”
▲经过北特圣迪的全力拼抢,设备安装得以在计划节点内完成
3
任务加码 不辱使命
经过公司上下的全力拼抢,设备安装得以在计划节点内基本完成。还没等项目部喘口气,接下来的控制施工又遭遇到巨大挑战。因为控制机房交付太晚,原定20天的控制施工阶段工期直接被压缩了一半。
这意味着,项目部要在10天内完成电缆桥架的安装、放线和接线以及控制柜的安装。当考验再次来临,北特圣迪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顽强作风,争分夺秒与时间赛跑。一方面,紧急从公司加工厂临时抽调专业技术人员前来支援;另一方面,对施工部署和工艺流程进行不断优化,在保证质量的同时尽可能缩短工期。
3月10日,北特圣迪终于接收到了迟来的控制机房。项目部在第一时间就组织人员进行配电柜的放置,仅用一天就完成了所有的吊装和安放。3月11日,又马上采用放线与接线同时进行的方案,进行电缆安放,最大限度地节省了时间。随即,又在控制室未完成,且进度受到施工环境干扰的情况下,在舞台上露天进行设备调试。最终,在导演组要求的时间内顺利完成了调试工作,为接下来的彩排扫清了障碍。
▲工程部副部长张海平在进行液压接线
▲由于控制室未完工,调试人员赵金鹏只能在舞台上露天工作
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为了拼进度、抢工期,项目团队始终以大局为重,与业主、总包、监理等积极沟通,主动帮助其他参建单位解决问题。这种大局观和执行力,也让北特圣迪赢得了各方的尊重,以及制作方和导演组的肯定和信赖。
彩排阶段,出于对北特圣迪团队的信任,导演组又陆续把中心升降台的加固与美化、台仓升降台护栏安装、舞台两侧LED推拉屏安装、升旗杆底部钢平台安装等一些急活儿、难活儿也交给了北特圣迪。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任务,北特圣迪发扬敢于担责、勇于担难、善于担险的担当精神,冷静分析、灵活应对。在时间紧、任务重、人手紧张的情况下,项目部将施工人员分为两批,一批在白天负责配合导演组进行排练,另一批利用晚上拼抢新增加的工作。经过项目组的昼夜奋战,新增加的任务得以保质保量如期完成。
▲为了不影响彩排,项目部的冯辽(左)、张元强(右)冒雨进行施工
▲配电室漏雨,工程部田雷快速处理
在此期间,由于时间紧迫,排练节奏非常紧张,负责软件编制和现场操作的赵金鹏、尹书刚,每天工作到深夜,连吃饭都只能轮流换岗。在配合UPS供电切换测试期间,他们更是持续工作了3个通宵。
至于导演组提出的一些临时需求,北特圣迪也给予了快速响应,力求使创意尽快落地舞台设备工程,助力演出呈现出最佳的艺术效果。演出当晚,公司更是派出了堪称“豪华”的保驾团队,为40多分钟的表演完美护航。
如今,北京世园会开幕式演出已经完美落幕。北特圣迪人再次用自己的先进技术、科学管理以及过硬作风打造了又一个精品工程。而面向未来,这支攻坚克难、历经考验的舞台机械行业“铁军”,也必将会创造更多的奇迹和更大的辉煌。
▲北京市委常委、教工委书记,北京世园会开幕式总策划王宁慰问北特圣迪项目团队
北特圣迪供稿
协会综合部编发
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公众号
音响·灯光展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