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台演出是一门综合艺术,它可给观众带来一种视觉和听觉的完美享受。歌德说过:“眼睛与耳朵的存在应当归功于光和声音的存在。”音乐与舞台灯光两者在舞台上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灯光中,那五彩缤纷或浓或淡的光色,忽明忽暗的节奏,对人物内心情绪的烘托,气氛情调意境的渲染,与音乐中的动静、强、弱、虚实、停顿等元素是那么相似。
在舞台上,视觉艺术不仅仅指的是灯光,其包括演员的形体、动作、布景、服装、道具、化妆等方面。而听觉艺术也包括有音乐、音响效果、演员的台词。只有把两者在舞台上进行综合艺术处理,协调统一,才能真正地把舞台演出外部造型引向内心世界的造型。
在舞剧演出中,表现人物心理状态,是以音乐和演员表演为主,但在某种情况下,灯光在表现心理方面却是表演的得力助手,音乐在这方面所起的作用是被大多数人理解的。灯光也同样,因为它具有一种精神辐射作用,一旦渗透到舞剧情感的波涛中与表演融为一体,舞台光就能给观众一种感觉、一种唤起,从而产生心理的共鸣和思维的联想。例如舞蹈诗剧《天山芙蓉》第四场,“麦田”,当夜晚女战士抢收小麦的时候,音乐节奏明快、有力流动舞台设备,给人以一种不甘落后的精神劲头。夜晚的冷色灯光,却充满了力量。清晨,当男战士发现睡倒在麦田里的女战士时,优美的小提琴旋律展示了无限的爱怜,橙色的侧逆光使观众的心暖暖的。音乐的同步使观众马上进到剧情的情感之中。
舞剧的基础是音乐,所以音乐是演出的心脏和血液,血液和心脏的活动决定了演出的节奏,血液的流动传颂着人物的情颂。光是无声的伴奏,舞蹈是音乐的形体外化,演唱是人物心灵在说话。音乐决定着演员舞蹈和表演的节奏,同时也表现角色的思想情感和状态。灯光的设计者必须以此为依据,掌握全部部署,视听并注、耳闻目睹。这样才能达到心通情融。
戏剧艺术是以演员为主的综合艺术,它综合了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这两个范畴的内容。灯光与音乐的处理,从戏剧艺术表现形式上,一方面通过舞台灯光与音乐的手段表现空间,即在有限的舞台空间里表现剧本所需要的无限空间。而另一方面则是随着戏剧演出的进展,在时间的延续中,利用灯光的明暗起伏,色彩变化流动舞台设备,运动的快慢,音乐的旋律、节奏、快慢,强弱、效果声音等诸多因素来加强戏剧演出的画面空间效果,这些表现手段可称为舞台的视听节奏。
用阿庇亚的话来说:“光正如音乐的音符一样,不只为看的。”只有通过光才能使舞台具有视觉上的音乐感,那种能给舞台空间带来变化和这种运动节奏的光是舞台上的灵魂。舞台上声与光在没有加工以前,只不过是没有独立意义的纯视觉和听觉的因素无法组成语言。但由于他们和表演造型艺术的紧密联系使人们往往认为两者所表现的是具象艺术,其实从本质上看,它们都是抽象的、无形的。正因为这点,他们能够表达意象世界以外的东西,就好像音乐刺激听觉神经一样。光波的起伏震荡刺激着视觉神经,传达到大脑,这时所唤起的并不是事情的概念或很具体的情绪,而是抽象的普遍的情调,如柔和、刺激、波动、静寂等。如果能够充分发挥灯光与音乐的这一特性,使之相结合,那么在演出中才能真实地表现戏剧情节,剧本的深刻内涵以及矛盾的冲突,准确反映导演的处理手法,体现舞美总体设计的构思,烘托演员的表演塑造人物形象,以及对环境气氛的渲染。激发观众的情绪和联想。
目前,按照音乐的旋律节奏来设计灯光的,在有些国家已经比较常见。管理人员看总乐谱来操作灯光,随音乐的强弱掌握灯光的明暗使演员的表演和剧情的转折形成了一种完全同步的效果,展现给观众面前的是一种视听统一的完美享受。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文化生活的提高,对艺术的欣赏水平和演出质量也有了很高的要求。观众作为艺术欣赏本体,对舞台上的一切创造都会自觉或不自觉积极参与,因为舞台特定情景所唤起的观众审美定式,是通过人的知觉系统所输入信息,并与人内储的信息模式发生同构而产生。如果所有的演出格调一律,形式陈旧就不可能在观众心理上产生新的审美愉悦,就不能使观众与舞台上的表演产生心灵的沟通。因此在艺术创作领域里出现各种各样的艺术语汇。比如绘画有绘画的语汇,音乐有音乐的语汇,舞蹈有舞蹈的语汇他们都通过各自不同的艺术手段,表达着自己的意图。然而作为灯光设计师如何准确地、夸张地、利用浪漫的手段表达出这些语汇的演出效果,从中又能在观众面前充分地展示出灯光语汇,这对设计者来说是一个艰巨的任务。
在过去的演出中,我们经常局限在幻觉性布景用光的经验里,经常说到“穿帮”,想方设法地去隐藏灯体,从布光的结构上也讲究的是对称布光。如果,有意识地以暴露灯体作为一种处理,打破对称式布光模式,灯体本身就构成了一种艺术语言。如果在舞台上再放点烟务产生光束,将使灯光更加具有个性。
在现在的歌舞晚会中,利用光源、光色、光斑、光影以及光的运动来表现灯光语汇的比比皆是,用光逆形,以光代景利用灯光的排列、组合,已经形成了一种舞台美术的造型形式。随着新时期人们审美意识的变化,又提出:“歌舞晚会的灯光设计,应具有诗化意识的倾向。”所谓诗化,就是要求灯光设计在布光时要与歌舞的音乐性相对位。因为歌舞晚会的灯光是以色彩呼唤着音乐形象。又以音乐形象推进着灯光变换节奏,形成无声的交响。所以歌舞晚会灯光艺术创造也是以音乐为基础的创造。熟悉节目的音乐,对于灯光设计至关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在布光时,将音乐的色彩性与灯光的色彩性融为一体,取得歌舞晚会灯光诗化的最终目的。
要想在舞台上完美地体现音响和灯光同步,必须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提高舞台灯光设计师审美观念与艺术素质。这必然决定着舞台灯光艺术的创造行为,而行为进程中对艺术本质的追求程度,又是使舞台灯光艺术有着粗俗与高雅之分的必然因素。二方面新技术的倔起,器材设备的更新,是舞台灯光与音响发展的前提。演出中灯光运用最明显,最直观的变化就是照明形态由“静”至“动”的变化。
声光同步无论是在舞台还是电视,他们对意境的创造,千言万语集中于一点就在于传情。他们使舞台人物、场景、情调、气氛都注入情字的血液。使观众在艺术鉴赏中,增添了丰富的联想和享受,同时也充实了舞台美术的表现语汇,使舞台演出更加生动、多样。
回顾过去,电灯的发明并被引进舞台,灯光从原始的照明观念转化为舞台美术的手段,其属性有了质的飞跃,到现在它作为一门艺术的创造,在舞台艺术领域里占有了一席之地,不知经过了多少舞台美术家的辛勤努力。吸收、保留、发展、不断探求新的舞台演出形式是当代舞美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只要锲而不舍地在舞台演出改新的道路上去摸索、研究,终有一天会让我们感悟到舞台艺术的真谛,更好地在舞台演出中创造完美的声、光同步。